一个炎热的夏季,一名寄居巴黎的音乐家皮埃尔获得了一份意外的遗产,这似乎是他命运的转机。但很快,这转机就从正面转向了负面。遗产落空,而好友此时都在外地。就在一次短短的旅途中,他一步步沦为了流浪汉。这几乎是侯麦的电影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但这戏剧性情节在影片中也仅仅只是一次契机。 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在一天天的窘迫中丧失,他的尊严也几乎荡然无存,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也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里,事物呈现出的是对于不同境遇的人而言的相对性。主人公的境遇可以使得周围一切事物的意义发生改变,商铺小贩的叫卖,也许平时
15世纪一座巨大的白色城堡里,正在举行盛大的节日庆祝会。魔鬼派遣他创造的人混在杂技艺人当中。在这个却是很美的开始场景中,服装师,演员们和音乐师全都沉醉在法国传统中,他们都以一种完美而准确的风格重现古代细笔画中的人物形象。在这个开头场景以后,在中古时代的服饰下,编剧和导演所表现的世界一直没有变化。但他们的论点发生了改变。影片一方面表现的是善良人,被爱情变得圣洁的人——则那位吟诗人和年轻的领主夫人,另一方面是魔鬼亲自率领的那些邪恶的人,魔鬼在这里同命运混成一体。 本片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卡尔内原想把
这是一部对一个塑料工厂诗意观察的记录短片,尽管是对苯乙烯生产过程的忠实介绍,但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纪录工业流程的画面固然乏善可陈,但开篇出现的苯乙烯成品,相对而言,倒颇为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