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是英国第一部朋克电影,灵感来源于一个打扮惹火的女郎对一个男同性恋的刺激.而电影本身俨然就是一场英国梦的破碎,对于<庆典>来说,它不记录历史,它创造历史,它看到了毁灭,如同影片当中咆哮的音乐,振聋发聩.这里没有艺术,也没有未来,影片致始致都终弥漫着一种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情绪:朋克青年们在街道上闲逛,歇斯底里,杀死那些愚蠢到胆敢单独外出的行人,然后把尸体扔进干涸的泰晤士河,而警察却在一旁哈哈大笑.人们腐朽堕落,世界毫无指望,人们通过各种极端的方式发泄,而一切看上去却依然无济于事,只有原始,蛮荒.
影片是根据英国著名戏剧家克里斯多夫.马罗的同名戏剧改编。 16世纪的英格兰国王冷落王后,竟然公开地和自己的同性爱人展开种种惊世骇俗的爱恋行为,使得整个王国的统治陷于崩溃,面临瓦解。有先见之明的王后最后使出心狠手辣的毒招,阻止了这场灾难的来临 用“高度概念化”来形容这部影片仍不能确切表达它的复杂性。Jarman以现代性别政治的眼光改写了16世纪Christopher Marlowe的戏剧。 故事围绕Edward国王公开的同性恋行为展开,并不是发生在奢华的历史环境中,影片场景使用
影片是对性、犯罪行为和艺术的一种深思,导演成功地将影象和绘画这两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现出来,丰富地描绘出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生。 本片是一部传记体影片。英国的先锋派导演贾曼也是一名画家,他怀着对卡拉瓦乔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心理和对画家生活的浓厚兴趣,拍了这部关于艺术家生活片断的作品。本片的手法和题材不拘一格,从各角度都给人以新鲜感。本片获得198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是英国1986年最卖座影片之一。
Derek Jarman的花园位于肯特郡的Dungeness,一座木屋矗立在开阔地上,面对着核电站。他将镜头在花园中晃了一圈制作出这部宗教讽刺作品。 一位女性,似乎是圣母玛利亚,生了孩子,身陷一群狗仔摄影师中。她想逃走。两个男性,他们是情人,结了婚,后来被捕。电影探讨了基督教,媒体,警察暴力,广告业,同性恋情及其压制,家庭,老龄,艾滋病以及Jarman自己的一些问题。
导演德里克·贾曼的辞世遗作《蓝》,记录下了他罹患艾滋后的最后岁月。此时的贾曼已经双目失明,面对他的是死亡的颜色——这忧郁的蓝。影片从始至终都是满眼的蓝色,也是唯一的颜色。无画面无情节,也没有对白没有人物,除了诗性的背景音乐和贾曼宁静安详的自白。贾曼用这种极端的“反电影”形式,向我们讲述他最后的岁月:是嘈杂烦躁的医院声,也是岸边孤独深沉的海浪声;是他面对死亡时毫无怨言的沉默,也是他不舍离开深爱恋人的不忍与决绝。 他说:“我献给你们这宇宙的蓝色,蓝色,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无尽的可能将变为现实”,这也